柑橘黑斑病的流行原因?

2025-03-23 07:51

病菌主要以子囊果和分生孢子器在病叶、病果上越冬。次年温、湿度等条件适宜时,从子囊果和分生孢子器内分别散出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落在柑橘的幼果和嫩叶上后,萌发产生芽管进行侵染,并发展为菌丝体。对果实的侵染主要发生在谢花期至落花后一个半月内。前期菌丝体在寄主组织内受到抑制,但到果实和叶片将近成熟时,菌丝体迅速生长扩展,受害部位出现病斑。病斑上再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

不同的柑橘品种中,以南丰蜜橘、早橘、本地早、乳橘、年橘、茶枝柑、椪柑、蕉柑、柠檬、沙田柚、新会橙和暗柳橙等发病较重,大多数橙类、温州蜜柑、雪柑和红柑等较为抗病。一般幼年树很少发病,7年生以上的大树,特别是老树发病较重。此病在高温多湿,晴雨相间的条件下发病严重。栽培管理不善、遭受冻害、果实采收过迟等造成树势衰弱以及机械损伤等均有利于发病。

1、高温多湿的条件下,发病严重,在闷热的天气尤为严重。

2、高温有利于病害发展和症状的表达,降雨量影响子囊孢子的释放,病害严重程度与降水量密切相关。

3、肥料不足、缺乏有机肥、地下水位高、环境郁闭、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果园,该病发生严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