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锈病是一种常见的气候传染病,在气温为20℃~30℃,阴雨天较多,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气候环境下,容易发生和流行。其主要是侵染玉米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玉米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喷施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可有效减轻后期玉米锈病的发生。温度和湿度条件是影响玉米锈病发病重要的气候因素,玉米普通锈病以温暖高湿天气适于发病,在气温16~23℃,相对湿度时发病重,夏孢子在13~16℃时萌发。玉米柄锈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发病温度范围15-35℃;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95%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开花结穗到采收中后期。夏孢子在侵入时需高湿,叶面结露,适宜于夏孢子形成和侵入。土壤和种植地势低洼,种植密度大,通风透气差,发病严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如掖单2号、4号、12号、13号、西玉3号等发病严重。品种的叶色、叶毛的多少与病害轻重有关,一般叶色黄、叶片少的品种发病重。病害的发生与田间施肥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偏施或多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