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发病不明显,以作物持续部长或地上部分黄叶被发现,常与缺素症混淆,鉴别症状须检查根系的生长情况及土壤肥力的现状综合判断。合理轮作,及时清除清理土壤表面病残体,施用充分腐熟农家肥,深耕,精细整地,采用高畦覆膜栽培。严禁大水漫灌,避免雨后田间积水。注意防治地下害虫。浇水后及时松土,增强土壤透气性。根腐病主要危害的是根部,幼苗期较多,但成株期也会有发病。得了马铃薯根腐病的秧苗,先从须根尖端或中部开始,局部变黑坏死,以后扩展至全根变黑、腐烂,并蔓延至地下茎,形成褐色、凹陷、纵裂的病斑,皮下组织疏松。病株地上秧蔓节间缩短、矮化,叶片发黄。发病初期,个别支根和须根感病,并逐渐向主根扩展,主根感病后,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后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植株呈现叶片萎蔫,病情严重时,根皮变褐,最后全株死亡。马铃薯根腐病又称烂根病、地痞、开花病,其为害症状:幼苗感病,先从须根尖端或中部开始,局部变黑坏死,以后扩展至全根变黑、腐烂,并蔓延至地下茎,形成褐色、凹陷、纵裂的病斑,皮下组织疏松。病株地上秧蔓节间缩短、矮化,叶片发黄。发病轻者,入秋后薯秧蔓继续生长,并大量开花,地下部分长出许多新根,但不形成薯块。发病重者,地下根茎全部变黑腐烂,地上叶柄缩短变细,叶片较健株增厚、发脆、小而黄,并由下而上干枯脱落,主茎由上而下干枯,致至全株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