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湿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苦瓜菌核病的发生和流行,菌核形成时间短,数量多。连年种植葫芦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霜害、冻害条件下发病重。该病由核盘菌引起,主要危害果实和茎蔓。果实染病多始于残花部,初呈水渍状,后长出白色菌丝;茎蔓染病初期在病部产生褪色水渍状斑,后长出菌丝,病部以上叶、蔓萎凋枯死。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卵孢子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种子亦能带菌。菌丝体直接侵染蔓茎基部,或卵孢子和厚垣孢子通过雨水反溅到寄主植物上,萌发后直接从表皮侵入植株内,继而在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5-37℃,最适温度为28-30℃。在适温范围内,雨季长短和降雨量是病害发生与流行的决定因素,雨季来得早、雨日持久、降雨量大,发病早、病情重。此外,田间排水不良、土壤湿度大易诱发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