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枝条、果台、叶片、叶柄、新梢及果柄。果实染病时,病果表面初现淡褐色圆形病斑,逐渐扩大,果肉软腐下陷,病斑颜色深浅交错,稍呈同心轮纹;病斑中央出现同心轮纹状排列且隆起的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空气潮湿时,小粒点分泌绯红色黏液。一个果上可有一至多个病斑,严重时蔓延半个果面以上,导致全果腐烂;病果失水后即成僵果脱落,极少挂在树上不落。运输、贮藏过程中温湿条件适宜,易造成带菌果实大量腐烂;病果带有苦味,无法食用。枝条染病时,初期在表皮形成深褐色、不规则病斑,后期病部溃烂龟裂,木质部外露,病斑表面也产生黑色小粒点,严重时病部以上枝条枯死。果台染病时,病部深褐色,自顶部由上向下蔓延,严重者副梢不能抽出。叶片染病时,初生桔黄色小圆斑,直径1-2mm,后扩大至4—10mm;病斑稍凹陷,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性孢子器;发病后一个月叶背病斑突起,产生灰色至灰褐色毛状物,即锈孢子器;破裂后散出褐色锈孢子。最后病斑变黑,严重时干枯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