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白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的白斑小尾孢菌感染所引起。病菌对温度要求不高,5-28℃均可发病,适温为11-23℃,相对湿度高于60%时易发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土表的病残体或采种株上越冬,或以分生孢子粘附于种子表面越冬,翌年春天随风雨传播。田间借风雨传播,有再侵染。
白斑病发生轻重与品种、播种时间、地势和是否连作等有直接关系。地势低洼、土壤积水、播种时正赶上雨季或连茬,发病较重。年内早春发病轻、秋季发病重,年度间春末夏初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多雨、多雾、日夜温差大、田间叶面结露重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基肥不足或氮肥偏少、长势弱的发病重。
8~10月份气温偏低、连阴雨天气可促进病害的发生。在湿度偏低、昼夜温差大、田间结露多、多雾、多雨的天气易发病。此外,连作、地势低洼、浇水过多、播种过早等因素也会造成病害流行。该病为真菌病害,病菌随病株残体在土表越冬,也可在种子或种株上越冬,翌年春天随风雨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