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条件?

2025-03-03 20:01

适温高湿和风雨天气是细菌性条斑病流行的主要条件,台风或大风暴雨过后发病重;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有利于此病的发生。在有菌源存在的前提下,条斑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受气候条件、品种抗病性及栽培管理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尚未发现对条斑病免疫的水稻品种,但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细菌在种子内越冬,播种后,细菌可通过幼苗的根和芽鞘侵入,引起发病。发病时,一般先出现中心病株,然后在病株上分泌包含细菌的细菌流胶(又叫菌脓),借风、雨、露水、灌溉水、昆虫、人为等因素传播。带菌种子、带病稻草和残留田间的病株稻桩是主要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在病稻种、稻草和自生稻上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借风、雨、露等传播。在无病区主要通过带菌种子传入。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晚稻比早稻易感染,后期水稻易发病蔓延;台风暴雨造成伤口,病害容易流行;偏施氮肥,灌水过深加重发病;晚稻在孕穗、抽穗阶段发病严重。发生流行要求高温、高湿条件,在气温28℃、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时,最适合于病害发展。台风、暴雨或洪涝侵袭,造成叶片大量伤口,有利病菌的侵入和传播,易引起病害流行。水稻细菌性条斑发生的条件包括品种、温度、肥水管理、施药技术、施药配方等。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