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方法:平时要注意蹄部的护理和修整,保持厩舍、运动场的清洁干燥,清除各种尖锐物,必要时可设消毒槽,槽中放入1%-3%硫酸铜溶液。对病牛隔离饲养,彻底消毒污染场所,可有效减少发病。治疗方法:除去坏死组织,彻底消毒,修削坏蹄,扩大蹄底腐败孔,排尽孔内渗出液,彻底挖除腐败坏死组织,须挖到流出鲜血为止。然后应用饱和硫酸铜或5%碘酊消毒,再撒布高锰酸钾粉、硫酸铜粉末。在清创后,于患部撒布青霉素鱼肝油乳剂(青霉素20万单位溶于5毫升蒸馏水中,再加50毫升鱼肝油,混合),或磺胺粉。深部腐烂者,在彻底挖除坏死组织后,可用松馏油纱布堵塞,外系蹄绷带,1-2周更换绷带一次,到孔口愈合。病情严重者,可结合全身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充分重视蛋白质、矿物质的供应。根据乳牛的泌乳状况,合理配制日粮,特别是高产乳牛应根据其产奶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和补充。一旦蹄形开始变化可注射维生素D3,日粮中补加钙粉,以阻止其恶化。钙磷比例一般以1.4∶1可获得磷钙代谢的正平衡。药物对腐蹄病无临床效果,切实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最有效措施是进行疫苗免疫,免疫可用腐蹄病节瘤拟杆菌A、E型纤毛蛋白基因工程疫苗。防治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调整日粮配比,保持钙磷比例平衡,保证蛋白质或维生素含量丰富,做好蹄部卫生保健。牛病后应尽早治疗,防止病情恶化。治疗方法:1.保定。六柱栏内站立保定,用绳将牛患肢固定于同侧柱栏上,距离地面70厘米左右。2.扩创、清创。3.局部用药。用10%碘酒涂搽创腔后将高锰酸钾粉撒在创面上,然后用小块纱布浸松镏油填在创腔内,最后用绷带将患蹄包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