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为害叶片,形成灰色长条病斑,与叶脉平行。严重时病斑汇合连片,叶片提前枯死。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玉米幼苗期和成株期都可发生;病菌主要侵染叶片,也为害叶鞘和苞叶。苗期发病,全株淡绿色至黄白色,后逐渐枯死。成株期发病,多由中部叶片基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为淡绿色条纹,严重时互相连合,叶片的下半部或全部变为淡绿色至黄白色,以致枯死。
防治措施包括:一是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二是选用抗灰霉病的品种,提高抗病力。三是及时摘除病果、病叶、枯枝烂叶并带出田外深埋,减少病菌基数。四是实行轮作,合理密植,适时早播,增施有机肥,提高栽培管理水平。五是发病初期及时采取药剂防治,可以轮换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400~500倍液,以及甲基硫菌灵、丙环唑、恶醚唑、咯菌清等药剂。六是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选择晴天上午采取浇暗水、小水的措施。七是变温通风,选在晴天上午稍晚放风,阴天也应及时打开通风口通风排湿。
此外,夏玉米不可栽植过密,注意玉米田通风。采用垄作或高、矮品种隔畦种植。病株残体,包括发病早期摘除下部病叶、收获季节田间秸秆和深耕灭茬。灰霉病的主要防治药剂有:嘧霉胺、腐霉利、乙霉威、异菌脲、福美双、菌核净、啶酰菌胺、氟唑菌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