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腐蹄病是一种导致羊只蹄部感染、腐烂的疾病,常见于春秋季节。该病由坏死杆菌侵入羊蹄缝内,造成蹄质变软、烂伤流出脓性分泌物,导致病羊患处组织坏死。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死亡。发病原因包括:夏季炎热多雨,圈舍内潮湿泥泞;羊只密度较大,未及时清理粪便;日粮中钙、磷不平衡导致羊蹄部角质疏松;饲养管理不善,羊蹄被尖石、铁钉和玻璃碴等刺伤。临床症状表现为初期轻度跛行,多为一肢患病。随着病情发展,跛行逐渐加重。两前肢患病时,病羊往往爬行;后肢患病时,常见病肢伸到腹下。趾间皮肤充血、发炎、轻微肿胀,触诊病蹄敏感。病蹄蹄尖较长,蹄间常有溃疡面,伴有恶臭分泌物和坏死组织,蹄底部有小孔或大洞。严重时蹄壳腐烂变形,甚至蹄匣脱落,还可能引起全身性败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