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性退化的原因有哪些?

2025-02-22 12:28

马铃薯是用块茎繁殖,植株长势逐年削弱、矮化,叶片卷起皱缩,分枝变少,结薯变小,产量逐年下降,该现象称为种性退化现象。马铃薯的种性退化主要是由传染性病毒所引起。高温既能加重病毒病的发生,同时还能使块茎芽的生长锥细胞发生衰老,亦使种性退化。科学家多年研究的结果表明:马铃薯种性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多种传染性病毒病对马铃薯的侵染所造成的。这些病毒通过健康植株与带病植株茎叶的接触和摩擦,昆虫特别是蚜虫和跳甲的咬食,或刺吸病叶汁液后再咬食或刺吸健康植株叶片,就把病毒传给了健康植株。通过工具和人的衣物碰撞等也能传毒,健康植株受感染后,病毒会在植株体内繁殖,增加数量,并在体内活动,引起不同症状。病毒也会积累在块茎中,经过块茎的无性繁殖,世代传递,并且数量越积累越多,病毒种类也随之增加。种薯退化就是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病毒的侵害,使马铃薯的生理功能受到破坏,植株变矮小,叶片卷曲、变皱,出现黄绿相间的斑块,最后导致坏死、脱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是品种生理特性决定的,因为任何品种在遗传过程中,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而外因则有气候条件不良,栽培技术不当以及病虫危害等。凡以营养器官繁殖的无性繁殖作物,如马铃薯是以块茎(薯块)进行无性繁殖,一旦感染了病毒,就会在植株体内增殖,并通过输导组织运转,积累到新生营养器官(块茎、块根)中。凡用感染病毒的营养器官作种,就会一代代(无性世代)传播下去,并逐年加重扩大危害。而块茎又不能从自身中排除病毒,因而导致种薯退化,大幅度减产,使品种失去原有的生产潜力。病毒可以侵染植物体的所有营养器官,但大多数病毒(除马铃薯类病毒和极少数病毒外)却不能侵入植物的生殖器官。凡产生种子的植物称为有性繁殖,植物在有性繁殖过程中,新生的种胚(后发育成种子)能自母株体内排除各种病毒,而不存在病毒侵染下一代,导致退化的问题。因此,只有无性繁殖的作物,才存在病毒性退化。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