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白色霉斑,逐渐扩展形成近圆形斑块,条件适宜时,霉斑迅速融合,使整个叶片覆满一层白粉状物。发病部位多在叶片、叶柄及茎蔓处。初期叶片正面出现白粉状小霉斑,随病情蔓延,叶片背面、叶柄及茎蔓处也出现同样斑点。后期白粉层覆盖整个植株,颜色从白色变为灰白色,并出现黄褐色小斑点,呈散生或堆生排列。
在寒冷地区,病菌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寄主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致病害蔓延。在温暖地区,病菌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无明显越冬期。温暖湿闷天气、氮肥过多或不足、植株生长过旺或不良时发病较重。病菌产生分生孢子的适温为15~30℃,相对湿度80%以上,上午6时至下午3时有微风适于孢子飞散,尤其中午至下午3时最适。分生孢子发芽和侵入的适宜相对湿度为90~95%,低湿发芽率明显降低。
白粉病在10~25℃均可发生,流行与否取决于湿度和寄主长势。低湿可萌发,高湿萌发率显著提高。雨后干燥或田间湿度大会加速病害流行。较高湿度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入,高温干燥则有利于分生孢子繁殖和病情扩展,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湿交替出现,且有大量白粉菌源及感病寄主时,病害易流行。北方该病多在春末夏初雨季或秋初干燥时发生或流行,坐瓜四周的功能叶最易感病,随坐瓜增多,抗病力下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