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病菌可在冬季温室中生长的甘蓝、油菜等病株活体上存活越冬,或在窖藏的十字花科蔬菜种株上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在田间主要靠风雨传播,温度在16℃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时,病害易发生和流行。
危害部位与发病规律:甘蓝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温湿度是影响病害发生与流行的关键因素,病斑发展最快的温度通常在20℃以下。在中国北方地区,甘蓝莲座期至包心期,若气温偏高、雨水多或田间湿度大,昼夜温差大,病害易流行。病原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卵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在采种株或窖藏甘蓝上越冬。在南方温暖地区,病菌可终年危害,越冬问题不明显。
病原菌特性:孢子囊和卵孢子萌发的最佳温度范围为8~14℃,最高25℃,最低3℃。菌丝体扩展的适温为18~24℃,高湿条件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侵入。气温在14~18℃、相对湿度高于80%、昼夜温差大或天气多变时,病害易发展。田间湿度过大、多雨高湿、晚上结露或多雾会加速病害传播。
传播途径:病原菌可通过气流、雨水、灌溉水等传播蔓延,还可通过种子带菌传播。霜霉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芽管进行侵染,病斑处产生大量孢子囊,进一步侵入新寄主形成再侵染。
诱发因素:田间高温多湿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原因,持续阴雨天或过量施肥会加重病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