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带菌,从根部伤口或根冠侵入。土壤干旱、重茬、根结线虫、地下害虫多发病重。土壤好坏也决定了枯萎病发生严重程度。一般情况下,土质粘重、地势低洼、土壤冷湿、耕作粗放的土地,对植株根系生长发育极为不利,枯萎病发生自然会更重一些。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的病菌积累越多,发病越重,所以枯萎病的发生与冬瓜的连作年限成正相关,老菜区比新菜区重。在带菌土上育苗,幼苗容易感染,发病早且重。地下害虫、线虫为害,容易造成根的伤口,所以地下害虫多的土壤,发病较重。施肥不足、缺乏有机肥及过多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的基肥,发病重。与品种、种质有关,易感品种发病重。与土壤温度有关,当土温在15℃以上开始发生,最合适的发病温度为20-30℃。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初侵染源。厚垣孢子在土中可存活5~10年,萌发后先长芽管,从根部伤口或根冠细胞间隙侵人,地上部重复侵染主要靠灌溉水;地下部当年很少重复侵染。施用充分腐熟肥料,减少伤口。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适当多中耕,提高土壤透气性,使根系茁壮,增强抗病力;结瓜期应分期施肥,冬瓜拉秧时,清除地面病残体。冬瓜枯萎病的症状:冬瓜枯萎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茎。幼苗染病,子叶变黄,萎蔫下垂,不久干枯,茎基部变褐缢缩,发生猝倒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