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盘,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病菌借助风雨、灌溉水、农事操作等传播,引起再侵染。种子调运可造成远距离传播。田间发病适温在20~27℃,病菌最适生长温度24℃,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5%,叶片有露珠时有利于发病,适宜的温湿度潜育期仅需3天。土壤粘性、排水不良、偏施氮肥、保护地光照不足、通风不及时的瓜地发病重。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黄瓜炭疽病多在保护地栽培中发生,发病盛期在5~6月和9~10月。病菌以菌丝体、拟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病菌还可在温室、大棚木骨架上腐生存活。越冬后便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在田间,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带菌的种子可以直接侵入子叶引起幼苗发病。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27℃,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自侵入到表现症状只需3天,相对湿度在54%以下,病害不能发生。早春塑料棚温度低,湿度高,叶面结有大量水珠,黄瓜吐水、叶面结露,发病的湿度条件经常处于满足状态,易流行。露地条件下发病不一,南方5-6月,北方7-9月,低温多雨条件下易发生,气温超过30℃,相对湿度低于60%,病势发展缓慢。此外,重茬、偏施氮肥、浇水过多、排水不良地块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