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茎休眠及其解除受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支配。块茎内存在着β-抑制剂(脱落酸类物质)等植物激素,这些激素抑制了α-淀粉酶、β-淀粉酶、蛋白酶、核糖核酸酶的活性和氧化酸化过程,使芽缺少所需的可溶性糖类和进行新城代谢活动所需的能量,迫使块茎保持休眠状态。叶片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部出现水浸状褪绿色病斑,逐渐扩大,严重时布满全叶。湿度较大时病斑边缘生有一圈白霉层,高湿情况下叶片正面也会生出白霉层。干旱少雨时,病部干枯呈褐色,无白霉层。茎部发病初期,出现褐色条状病斑,蔓延后脆弱,易在病斑处折断。病害后期,叶片萎垂变黑,全株枯萎死亡。马铃薯苗期发病,病株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分枝减少,地上部分萎蔫,叶片变小,产生褐色斑驳,皱缩,叶缘焦枯上卷,绿色部分较健株颜色深,严重时可导致死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