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元素不易移动,如果根系不能连续吸收钙,则生长旺盛部位会出现缺钙症状。缺钙时,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膜会崩解,导致细胞坏死,引发病害。本病通常先发生在核桃大小的幼果上,最初在果实脐部产生水浸状暗绿色病斑,随后病斑扩大,变为褐色至黑褐色,向内凹陷,果实变硬,提前变红,食用价值降低。生育期间水分供应不均或不稳定,尤其在干旱时,番茄叶片蒸腾消耗大量水分,与果实争夺水分,导致果实突然大量失水,生长发育受阻,形成脐腐。此外,番茄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钙素和硼素,或土壤中氮肥过多导致营养生长过旺,果实含钙量低于0.2%时,均会引发病害。干旱条件下喷洒波尔多液也会加重发病。在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番茄脐腐病多发于5-9月,通常在植株结果期,外界高温干旱,西南风向的热燥风大,植株因缺水导致吸水能力减弱,发病严重。多雨季节过后接连干旱,特别是梅雨过后突然干旱,也常导致发病。田块间土壤中氮肥偏多,营养生长过旺导致土壤缺钙,果实不能及时得到钙的补充,会引发病害。栽培上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或施肥过重过浓引起烧根或根系发育不良,影响根系正常吸水能力,均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