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粉病是一种由致病病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可在土壤、粪肥或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种子表面粘附的厚垣孢子对黑粉病的远距离传播有一定作用。病菌侵入玉米植株后,菌丝体在薄壁细胞组织内快速生长,并产生类似生长素的物质,刺激细胞膨大增殖,最终形成肿瘤。肿瘤破裂后释放大量冬孢子,引起再侵染。温暖气候条件下病害最为严重。孢子能在土壤及玉米残茬落叶内越冬,危害翌年作物。
玉米黑粉病主要通过空气、风雨、昆虫、流水及土壤传播。偏施氮肥、虫害造成的伤口等因素也是致病原因。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可远距离传播到玉米幼嫩组织上,萌发后直接穿透寄主表皮或经伤口侵入。春季气温回升时,病残体上越冬的厚垣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随风雨、昆虫等传播,导致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形成肿瘤。肿瘤破裂后厚垣孢子还可进行再侵染。该病在玉米抽穗开花期发病最快,直至玉米老熟后才停止侵害。
玉米播种深度应根据土壤情况调整。若土壤粘性和湿度较大,应浅播,控制在3至4厘米;若为沙质土壤,播种深度可在4至5厘米。一般播种深度为3到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