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丝体进入根部后在根内迅速扩展,有的从根内向外扩展,在根组织里的菌丝体沿根轴上下伸长,产生的分枝继续蔓延,并在根组织里形成藏卵器和雄器,以后根际周围又出现游动孢子,48小时后在根的组织里产生卵孢子,72小时后卵孢子呈不满器状。卵孢子也可在茎细胞内大量形成,菌丝体在茎内由一个细胞扩散到相邻的细胞,再继续生长。猝倒病是由侵染引起的病害。病菌腐生性很强,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以卵孢子和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田间再侵染主要靠病苗的病部产出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灌溉水、粪肥和农具等传播。在苗床温度较低时发病,土温15℃~16℃时适宜病菌生长。育苗期出现低温、高湿以及光照不足条件时,极有利于发病。黄瓜猝倒病是冬春季节黄瓜苗期的主要病害,保护地育苗期最为常见,在气温低、土壤湿度大时发病严重,可造成烂种、烂芽及幼苗猝倒。在低温、高湿,土壤中含有机质多,施用未腐熟的粪肥等均有利于发病。苗床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湿度偏大,不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易诱导猝倒病发生。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瓜类猝倒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12月至翌年3月。年度间早春温度偏低、多阴雨、光照偏少的年份发病重;苗床间排水不良、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湿度偏大的发病重;苗床土壤中含有机质多、且施用了未腐熟的粪肥等不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也易诱导猝倒病发生。育苗期应严格控水,浇水时要小水勤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