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树白粉病以闭囊壳在落叶上越冬,翌年4月柿叶展开后,落叶上的子囊孢子成熟释放,经气孔侵入幼叶,然后再产生分生孢子,在当年进行多次侵染。秋季在叶背产生闭囊壳。菌丝发育适温15-25℃,超过28℃停止发育,在15℃以下产生闭囊壳。病菌在病落叶上及粘附在枝梢上,病菌以菌丝在病叶、病枝内(芽)越冬,4月中旬前后分生孢子随风传播,侵入叶背,6月上中旬展转为危害,通过风雨传播。白粉病分生孢子的寿命很短,一般只能存活3—7天,因此不能越冬。高湿度的环境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低温气候也适于白粉病的发生。发病的一般温度为16-24℃。多数白粉病中的耐干燥分生孢子发生的最适宜湿度为97-99%,水膜对孢子的萌发就不利。下雨后,天气干燥,田间湿度大,白粉病也非常容易发生。特别是在高温干旱和高温高湿交替出现的情况下,发病就会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