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白粉病主要危害绿豆的叶片、茎秆和英。发病初期在病部表面产生一层白色粉状物,开始点片发生,后扩展到全叶,后期密生很多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发生严重时,叶片变黄,提早脱落。叶片表面散生小的白色粉状病斑,气候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病叶上布满白粉状物,即病原菌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嫩荚受害后,呈畸形,表面也生白粉状物。病害发展到后期,在白粉状物中产生黑色的小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病菌以闭囊壳在土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靠气流传播侵染;在潮湿、多雨或田间积水、植株生长茂密的情况下易发病。菌丝体生于叶两面,少数生在叶背。分生孢子柱形,大小30.5~43.2×15.2~17.8(urn)。子囊果扁球形,暗褐色,直径95~122um,壁细胞形状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