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附着病叶在地表或在种子上越冬,只要条件适宜病原菌即可萌发从气孔侵入,形成初侵染,病斑上产生病原菌并借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白斑病属低温型病害,适宜发病温度为11~23°C,雨后易发病。病菌随病株残体在上表越冬,也可在种子或种株上越冬,翌春随风、雨传播。白斑病发病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以上。在温度偏低、田间结露多、多雾、多雨的天气易发病。此外,连作、地势低洼、浇水过多、播种过早等因素也会造成病害流行。不同的品种抗病性也有一定差异。病害在气温5~28℃范围内均可发生,但以11~23℃最易发生,在这温度范围内,相对湿度高于62%,或前后降雨超过10毫米,病害即可发生。秋季雨水多,昼夜温差大,叶面易结露时,病害易流行。病害春季一般发生较轻,仅在一些留种菜株上有发生。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差也易感病;连作田块,早播田块往往发病较重。在北方菜区盛发于8~10月;长江中下游及湖泊附近菜区,春、秋两季均可发生,尤以多雨的秋季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