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如何识别?

2024-12-23 11:09

在水稻幼苗期发病即可看到症状,叶片上初现暗褐色水渍状透明小斑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暗绿色至黄褐色细条斑,其上生有许多露珠状蜜黄色菌脓。病斑可在叶片任何部位发生,严重时许多条斑可连接或合并成大块枯死斑块,外形与水稻白叶枯病相似,但仔细观察仍可见典型条斑症状。即使在干燥情况下,病斑上也可看到较多蜜黄色菌脓,菌脓色深量多,不易脱落。病斑边缘不呈波纹状弯曲,对光检视可见许多透明小条斑。病斑可在全生育期任何部位发生。

叶片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点,后迅速在叶脉间扩展成暗绿色、后变黄褐色的细条斑,条斑宽约1毫米,长10毫米以上。病斑表面常分泌出许多露珠状蜜黄色菌脓,干结后成黄色树胶状小粒。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为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大斑块,对光观察可见许多透明细条。病害流行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主要侵染水稻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病斑发生与扩展限制在叶脉间,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小斑,后扩展成为黄褐色略带湿润状的条斑,长可达1cm以上。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干后呈小胶粒状。条斑病病斑边界清楚,对光观察呈半透明条斑。发病严重时条形病斑融合成不规则黄褐至枯白色大斑,严重感病稻田远望一片橘红色,似火烧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小斑,很快在叶脉间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的细条斑,大小约1×10mm,病斑两端呈浸润型绿色。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干后呈胶状小粒。白叶枯病斑上菌溢不多不常见到,而细菌性条斑上则常布满小珠状细菌液。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黄褐至枯白大斑,与白叶枯类似,但对光看可见许多半透明条斑。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

在菌源存在的前提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受气候、品种抗性及栽培管理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气候条件:发生流行要求高温、高湿条件,在气温28℃、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时,最适合于病害发展。台风、暴雨或洪涝侵袭,造成叶片大量伤口,有利病菌的侵入和传播,易引起病害流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