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疮痂病的流行规律怎样?

2024-12-19 19:02

病原细菌主要在种子表面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旺长期易发生,病菌从叶片上的气孔侵入,潜育期3~5天;在潮湿情况下,病斑上产生的灰白色菌脓借雨水飞溅及昆虫作近距离传播。发病适温27~30℃,高温高湿条件时病害发生严重。辣椒疮痂病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疮痂致病变种引起的、发生在辣椒的病害。该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蔓、果实,果柄处也可受害。发病时造成早期大量落叶、落花、落果,甚至全株毁灭。疮痂病多发生于7~8月份,尤其在暴风雨过后,容易形成发病高峰。病菌在土壤和残枝上越冬,第二年春随风和雨水传播。高湿持续时间长,叶面结露对该病发生和流行至关重要。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大,以甜椒和粗牛角形的辣椒发病最重。辣椒疮痂病发生流行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高温高湿是诱发辣椒疮痂病的主要条件。辣椒在5月份定植到田间后,病斑出现的早晚受旬平均气温和旬降水量的影响,当连续两旬平均气温≥18.5℃、旬降水量≥11.1毫米时,田间就可出现病斑;此后到7月底病害流行加重,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到9月中旬,旬平均气温很快降到18.5℃以下,不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栽培管理不善,如种植过密、杂草丛生、植株生长过旺,未及时整枝、受损等,都是导致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