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枯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子囊壳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产生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和雨滴飞溅进行再侵染。秋播大蒜出苗后,病残体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滴飞溅传播,降落在蒜叶上,引起侵染发病。病菌该菌为弱寄生菌,常伴随霜霉病或紫斑病混合发生。染病植株一般先从外部叶片的叶尖出现黄色或黄褐色条斑并向叶鞘及内叶发展,植株生长缓慢,较正常植株矮小,假茎变软、腐烂,后期整株发黄枯死,受害组织呈灰黑色并出现灰白色菌丝层和黑色菌核。鳞莲发病,初期病部表皮出现水浸状病斑和灰白色的菌丝层,不久呈白色腐烂,以后菌丝上出现黑色的菌核,鳞茎腐烂变黑。大蒜白腐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鳞茎,叶片表现叶尖发黄,逐渐向内发展,直达叶鞘,导致整株发黄死亡,严重时成片枯死。鳞茎初期发病,有白色菌丝,后变黑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