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兰花黑斑病又称拟黑斑病,主要为害叶片、花球和种荚。病斑黑色圆形,具同心轮纹,有黑色霉点。叶片染病形成几乎黑色圆形具同心轮纹斑点,直径1~10毫米,轮纹不明显,但病斑上产生的黑霉常较白菜多且明显,叶上病斑多时,病斑融合成大斑,叶片变黄早枯;茎、叶柄染病病斑呈纵条形,具黑霉;花梗、种荚染病生黑褐色长梭形条状斑。
主要防治方法是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轮作,采用垅作或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及时深翻,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在种球长到拳头大小时,适当控制浇水,增施磷钾肥。如追施过磷酸钙、草木灰、骨粉等,可增强抗病性。施足有机底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并适当增施磷钾肥。生长期适时追肥和浇水,避免植株脱肥早衰,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收获后彻底清除植株残体组织及落叶,生长期及时清除病叶,减少发病菌源。
在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5%百菌清6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8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腐霉剂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一般喷施2~3次。露地或棚室于发病前开始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上述保护剂对其防效高低的关键在于用药的迟早。凡掌握在发病前看不见病斑即开始喷药预防的,防效70%以上;发病后用药虽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不理想。因此,强调在发病前开始防治,压低前期菌源,把病情控制在经济为害指标以下。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