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炭疽病主要危害叶柄,也影响花梗和种荚。病害通常从基部叶片开始,初期表现为灰白色水渍状小点,随后扩大为灰褐色病斑。病斑中部稍凹陷,边缘灰褐色,稍突起,近圆形,最后中央呈灰白色,半透明,易穿孔。叶脉上的病斑多发生在叶背面,呈褐色,纺锤形或条状,凹陷较深。叶柄与花梗上的病斑长圆形至纺锤形或梭形,凹陷较深,中间灰白色,边缘灰褐色。严重时,一张叶片上病斑可达700个,病斑可相互融合,形成大而不规则的病斑,导致叶片变黄早枯。潮湿环境下,病斑上会产生淡红色黏质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叶片上初生淡黄色小病斑,水浸状,周边污绿色,不清晰,扩大后成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的病斑,灰褐色至黄褐色,有的具不清晰的轮纹,后期病斑上生有多数黑色小粒点(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发病严重的叶片有多数病斑,腐烂枯死,颇似化肥烧伤状。叶柄上生长条形灰褐色病斑。采种株茎部病斑梭形或纺锤形,密生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有时种子表面也生有黑色小粒点。
菠菜炭疽病病原菌为菠菜刺盘孢,是一种病原真菌。病部的黑色小粒点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盘中生有黑色刚毛。病原菌主要随病残体越季,条件合适时,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等传播,由伤口侵入或直接穿透表皮而浸入,发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种子带菌率较高,也是重要的初侵染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