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田应根据不同栽期、土壤类型、水源条件和田间苗情,按“苗够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适时排水晒田(水稻移栽后35~45天)。一般在达到目标苗数的80~85%时开始晒田,通常应在分蘖末期至拔节初期进行。晒田过早会影响有效分蘖的产生与生长,过晚则导致新分蘖过旺生长,延迟幼穗分化速度。对于分蘖力中等的品种,每穴达到25-30个蘖时应排水晒田。
晒田的主要作用包括:1、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2、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3、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4、降低田间温度,抑制病虫危害。此外,晒田还能提高成穗率,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健壮,并促进早熟。
具体晒田时间安排如下:5月15日前移栽的田间苗数已达最高苗时,应立即排水晒田;6月1日前移栽的预计在7月1-2日达到晒田标准;6月1日后移栽的无论田间苗数是否达到标准,都应在7月5日左右进行晒田。晒田是改良稻田土壤结构、增强水稻根系活力、促进秧苗根系下扎、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减轻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