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病毒病又称孤丁病或抽疯,是大白菜三大病害中发生最早的一种。该病自苗期至包心期均能发生,发病时,叶皮皱缩,凹凸不平,尤其是心叶呈拘挛状,并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症状,叶脉上产生褐色坏死点或条纹,有时叶片向一边歪转。植株短化严重时不能包心,中后期发病虽能包心,但在叶球内部的坏死点会腐烂,即便不腐烂也失去了商品价值。
在苗期,先是心叶沿叶脉失绿,进而产生淡绿与浓绿相间的花斑,最后在叶片上表现出褐色坏死斑点和条斑。严重时心叶扭曲、皱缩畸形,停止生长。较轻的植株或后期染病的白菜可结球,但有不同程度的皱缩、矮化、黄化、内部叶片上有小斑点,此种菜商品性差,叶质坚硬,不耐贮藏。
白菜病毒病又叫孤丁病,白菜生育期均可受害。幼苗期发病,心叶产生明脉褪绿,继而叶片出现深浅不一的花叶、皱缩、叶脆,心叶扭曲畸形,造成根系不发达,难以结球。成株期病株矮缩,叶片上往往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叶球不耐贮藏,严重病株不能结球。染病种株抽薹晚,抽出的薹短,扭曲畸形,叶片小而硬、明脉、花叶,严重病株抽薹前即枯死。
大白菜幼苗发病时,心叶产生明脉或叶脉失绿,并产生淡绿与浓绿相间的斑驳。并发生皱缩卷叶,叶背叶脉产生褐色坏死点或条斑,致使叶片抽缩而凹凸不平。成株叶片受害变硬而脆,颜色逐渐变黄,整株迅速矮化,停止生长,不能正常包心。有的外叶表现正常,但内部叶片上有褐色坏死斑点,不堪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