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白绢病发病原因是什么?

2024-11-07 14:44

翌年菌核萌发产生菌丝成为初侵染源,通过土壤、流水、昆虫及带菌种子传播。菌核或菌丝萌发芽管从花生根茎基部表皮或伤口侵入,分泌毒汁使病部组织腐烂形成初侵染。将发病的花生病残植株或荚果置于田间地表或埋于地下,翌年春季3~5月份定期取样进行分离培养,结果从病残体上均能分离到病原菌,表明该菌能以菌核或菌丝随病残体遗留在当地土中越冬,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源。接种观察证明,病菌从侵入到形成新病斑,20~25℃下需18~26d;30~35℃下需10~16d。在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产生的菌丝从花生根部或茎基部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进行繁殖为害,溶解寄主细胞的中胶层,使病茎腐烂,引起发病。新病株上成熟的菌核又能通过雨水、灌溉水、昆虫、农事操作等因素传播,不断引起再侵染。在花生的整个生长季节,病菌可以进行多次反复侵染,最后病组织形成的菌核落入土中或残留在病株中越冬。新种植区的菌源主要是老病区的病菌随种子。气温高、湿度大、土壤粘重、种植密度过大、植株封行、排水不良、通风透气差时发病较为严重,特别是每年7-8月份的高温多雨季节,极易造成花生白绢病暴发流行成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