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发生适温15~20℃,低于10℃发病缓慢。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则病重,多雨地区如果雨日、雨量过多,病害反而减缓,因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施氮过多,造成植株贪青、发病重。管理不当、水肥不足、土地干旱、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低、也易发生该病。此外密度大发病重。小麦白粉病主要靠气流进行传播,在冬季寒冷天气时,主要通过以下3种形式越冬,一种是寄生在病残体中,一种是潜伏在路边的杂草中,最后一种是以分生孢子形态越冬。一是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二是适宜的环境条件。一般在小麦密度偏大、施氮肥过量的情况下,麦株旺长,植株衰弱,田间湿度大或者发生了倒伏的麦田,发病往往较重。小麦白粉病在小麦的整个生长期均可被病菌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