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斑病的病原菌形态特征?

2024-11-04 14:58

玉米生长季节内,遇到适宜温、湿度,越冬菌源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到玉米植株上,在叶面有水膜条件下萌发侵入寄主,遇到适宜发病的温、湿度条件,经5/7天即可重新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经过多次反复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症状主要为害玉米叶片,病斑有3种:其一,受叶脉限制的椭圆或近长方形病斑,黄褐色,边缘深褐色;其二,不受叶脉限制的灰褐色椭圆形病斑;其三,黄褐色坏死小斑点。多数病斑连在一起,造成叶片枯死。子囊座黑色,近球形,大小357—642×276—443(um),子囊顶端钝圆,基部具短柄,大小124.6—183.3×22.9—28.5(um)。每个子囊内有4个或3个或2个子囊孢子。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玉米带小斑病的大流行,是由一种新的菌系所引起的,该菌系对T型细胞质玉米有专化致病性。菌丝体淡色至暗色,常生在寄主组织内。分生孢子梗短或长,有隔,简单或分枝,褐色。分生孢子暗色,多数含3个以上细胞,倒棍棒形、圆筒形或椭圆形,常弾弯曲,末端钝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