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白绢病发病原因有哪些?

2024-10-30 13:41

病菌以菌核混杂在种子、种球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长出菌丝从根或根茎部侵入。当气候条件适宜时,菌丝开始生长侵入根茎部,呈放射状扩展缠绕根茎部或产生黄褐色至黑褐色菌核。菌核在土中可存活5~6年,依随土壤环境变化决定繁殖或休眠。本菌腐生力强,在土壤中可占据未腐熟的有机质,菌丝快速生长并形成大量菌核。在高温多湿条件下易发生,菌核萌发方式有爆发式发芽和菌丝式发芽两种。爆发式发芽最适温度为20℃,低于或高于此温度发芽率明显下降。白绢病菌在土温20~40℃均可为害,最适温度为25~35℃,其中30℃最重。辣椒白绢病一般发生在5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以7-8月为盛发期。该病菌抗逆性强,在室内可存活8-9年,在田间可存活5-6年。在时晴时雨、高温潮湿的季节发病严重;在呈酸性的疏松砂质壤土上发生严重;菜地潮湿、密植、通风条件差,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的田块易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辣椒连作的地块往往严重发生。持续2-3天高温能抑制大田菌丝生长,对控制病害有利。该病在高温条件下如相对湿度较高时,病害迅速发展,一般在高温天气中如遇上降雨后的3-4天,即会形成明显的发病高峰,应引起警惕,否则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全田蔓延危害。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