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室中,人们的生产活动是霜霉病的主要传染源。黄瓜霜霉病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发病。湿度低于70%,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产生。病菌为活体专性寄生真菌,种子不带菌,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从叶片气孔侵入。霜霉病的发生与植株周围的温湿度环境关系非常密切,发生起始温度为16℃左右,而流行适温为20~24℃,且要求相对湿度在85%以上。该病的蔓延速度很快,有人将其称为“跑马干”,一旦有了中心病株,只需3~4次的扩大再侵染,即可酿成大灾,因此防治此病的关键是尽早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区。黄瓜霜霉病病原为卵菌门假霜霉属古巴假霜霉菌,该病菌的孢子囊靠气流和雨水传播。瓜霜霉病是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靠气流、风雨和人的农事操作活动传播。通过各种孔口侵染,伤口、气孔等均可侵入。该病害发生及流行,与温度、湿度关系很大,流行最适温度15~22℃。因此,在多雾和昼夜温差大,阴雨天或晴天交替气象条件发病早而重。本地农民蔬菜种植水平不高,栽培管理不好,温室大棚温室、湿度控制不当,不按时放风或傍晚浇水,造成温室湿度大、夜间容易结露,叶面存在液滴,造成该病发生比较严重。另外,种植密度过大,栽苗过深,浇水过多,通风不良,肥力不足都易引发此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