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苗染病初期幼茎地下部分或茎基部产生梭形或长圆形稍凹陷的黑斑,逐渐向地上蔓延,成为纵长病斑,继续扩大使幼苗茎基部全部变黑。病苗定植不久,叶片变黄,植株矮小,最后病株地下部腐烂。薯块染病初病部呈圆形或近圆形凹陷膏药状病斑,坚实且轮廓清晰,中部生灰色霉层或黑色毛状物,严重时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
一般情况下红薯栽插期早的密度小些,栽插期晚的密度大些;如红薯品种为大叶型的密度小些,红薯品种为小叶型的密度大些;红薯品种株型紧凑的密度大些,品种株型松散的密度小些;如土壤肥力水平高的密度小些,土壤肥力水平低的密度大些;如大田浇灌条件好的密度小些,大田浇灌条件差的密度大些;如南方等光照强的区域密度小些,北方等光照弱的区域密度大些;如鲜食用红薯密度大些,工业淀粉用红薯密度小些。红薯一般亩植3000~4000株,以充分利用地力,提高群体对光能的利用,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达到密植高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