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霜霉病的发生特点是什么?

2024-08-28 16:15

病菌以在土壤或病株残体上的孢子囊及潜伏在种子内的菌丝体越冬或越夏。以孢子囊随风雨进行传播,从寄主叶片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以后随气流和雨水进行多次再侵染。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条件。发病初期,当叶背有水膜时,可看到有黄色针刺状斑点,水分蒸发后则看不到病斑,病情继续发展时会形成受叶脉限制的黄褐色不规则多角形病斑,病斑直径2-6毫米。当病情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在叶背形成灰白色霉状物,最后叶片迅速枯萎或叶缘枯萎。叶面病斑较模糊时,对光观察,可见病斑褪绿,边界清晰,有透光感。抗病品种发病时,叶片褪绿斑扩展缓慢,病斑较小,呈多角形甚至圆形,病斑背面霉层稀疏或没有,病势发展较慢,叶片上病斑不易连片。适宜发病温度为10~30℃,最适为15~20℃,相对湿度90%以上容易发生流行。叶面有水滴或水膜病菌容易侵入和萌发。当温度在20℃左右,相对湿度80%左右,持续6~24小时,则该病开始发生蔓延。春季多雨、多雾、多露,且温度上升到20~25℃,霜霉病可迅速发生流行。病由真菌鞭毛菌亚门古巴假霜霉菌侵染所致。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