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有效的防治大豆食心虫?

2025-09-26 21:50

大豆食心虫又称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俗名大豆蛀荚蛾。其幼虫共分4龄,初产时淡黄色,入荚脱皮后变为乳白色,末端幼虫体长8~10毫米,老熟后呈红色,略呈圆桶型;成虫红褐色,体长5~6毫米,雄蛾颜色较浅,雌蛾较深。大豆食心虫以幼虫危害大豆籽粒为主,幼虫蛀入豆荚,取食豆粒,轻者吃成兔嘴,重者可把豆粒吃掉大半,形成虫口破瓣,严重时豆粒被吃光。一般年份虫食率10%左右,严重年份可达34%~40%,甚至80%以上,造成严重减产和大豆品质的下降。

防治措施包括:在8月上旬晴天傍晚,封垄较好的豆田可见成群蛾子打圈飞舞,此时为雌、雄蛾交尾产卵期,也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可采用药剂熏蒸或喷雾的方法。选种抗虫品种,如光荚大豆品种和木质化程度高的品种。合理轮作,避免连作。秋季翻耕豆田,增加越冬死亡率,减少越冬虫源基数。生物防治方面,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寄生率较高,可在卵高峰期释放,每公顷释放30~45万头,可降低虫食率43%左右。化学防治可使用20%倍硫磷粉剂、2%杀螟松粉剂、1.5%甲基1605粉剂或3%混灭威粉剂,亩用1.5~2千克。此外,还可使用99%矿物油稀释150-200倍和20%菊杀1500倍进行防治。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