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间早春温度偏高、少雨的年份,以及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气候条件对辣椒白粉病的发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25~28℃和50%~80%的相对湿度下,以及弱光照条件下,病害易流行。低温期白粉病很少发生。早晚结露多、结露时间长的地方容易产生白粉病。氮肥过多,植株徒长抗病力差,发病严重。浇水不当,土壤忽涝忽旱也容易引发白粉病。保护地放风口附近易发生白粉病。
辣椒白粉病病菌可在温室内存活和越冬,病菌从孢子萌发到侵入约20多个小时,故病害发展很快,往往在短期内大流行。10~30℃病菌均可以活动,最适温度20~25℃。相对湿度45%~75%发病快,低于25%时也能分生孢子萌发引起发病,超过95%则病情显著受抑制。
南方春季气候温暖而潮湿,辣椒极易感染白粉病,但长时间的降雨可抑制病害的发生。高湿度的环境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低温气候也适于白粉病的发生。发病的一般温度为16-24℃。多数白粉病中的耐干燥分生孢子发生的最适宜湿度为97-99%,水膜对孢子的萌发不利。下雨后,天气干燥,田间湿度大,白粉病也非常容易发生。特别是在高温干旱和高温高湿交替出现的情况下,发病就会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