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型猪瘟最常见,体温可上升到41℃以上,食欲减退或消失,发生眼结膜炎并有脓性分泌物,鼻腔常流出脓性粘液,间有呕吐,排泄物中带血液,甚至便血。初期耳根、腹部、股内侧的皮肤常有许多点状出血或较大红点。病程一般为1~2周,最后绝大多数死亡。病猪体温41℃左右,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战及行走摇晃,食欲减退或废绝,结膜发炎,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流脓性鼻液。病初便秘,后期腹泻,带有粘液和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等。
猪瘟又名猪霍乱,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瘟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但以冬春发病较多,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主要以高热稽留、腹泻、便秘交替发生,结便中有坏死血白色黏膜,腹泻有血白色黏膜,后期皮下出血斑或点状出血点。
猪瘟的潜伏期一般为5~7天,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和温和型四种类型。病猪发烧至42℃、呈稽留热,寒战,积堆,发生眼结膜炎,眼角有眼眦。肠道感染先便秘后腹泻。耳、四肢、胸腹下、臀部及会阴皮肤有许多小出血点,且指压不褪色。高热稽留,畏寒嗜卧。
猪感染猪瘟病毒后,免疫系统立即工作,通过发热抵抗病毒,由于病毒毒力强,体温升到41℃以上,长时间稽留不退,死前才降至常温,高热表现症状为鼻盘干燥,不见水珠,弓背畏寒,扎堆嗜卧。主要表现为高热稽留、食欲废绝或减少、结膜炎和急性肠炎等,四肢末梢、腹下、耳尖、尾尖等处有紫红色斑点或斑块;肾有点状出血。淋巴结切面周边出血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脾脏不肿大、表面有点状出血或边缘楔状梗死区,心脏、喉头膀胱、胆囊有点状出血,以及回盲瓣、回肠、结肠形成“纽扣状”溃疡等可作初诊。
急性型猪瘟常无明显症状,猪突然死亡。病猪体温升至41-42℃,食欲减少,沉郁,眼、鼻粘膜充血,极度衰弱。病猪挤卧在一起,肌肉僵硬、关节疼痛,腹式呼吸且急促,阵发性咳嗽,膈肌痉挛。眼、口、鼻有分泌物流出。妊娠母猪感染此病,产下的仔猪产后2~5天发病严重,有的在哺乳期和断奶前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