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溃疡病的发病条件?

2025-09-06 16:00

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向上纵卷,凋萎下垂,部分植株出现萎蔫,后期病叶叶缘枯黄,叶脉间变黄,全叶变褐枯萎,但不脱落。茎部受害,生狭长条斑,扩展迅速,后期病斑开裂,茎干增粗,产生大量气生根,髓部中空腐烂,有臭味散出,严重时植株枯死。病菌可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2-3年。病菌由伤口侵入寄主,也可以从叶片的毛状体、果皮直接侵入。病菌侵入寄主后,经维管束进入果实的胚,侵染种子脐部或种皮,使种子带病。带病种子、种苗以及病果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田间主要靠雨水、灌溉水、整枝打权,特别是带雨水作业传播。病害多发生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结露时间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有喷灌条件的大棚温室或露地,果实上易发病,连阴雨、时雨时晴、暴风雨多的天气易促使发病,病株率和病果率高。病害发生的温度为13-28℃,温度22-26℃、相对湿度80%以上发病迅速。重茬或与辣椒、烟草等寄主作物连作,发病重,温室较大棚发病早、重。高温、大雾、重露、多雨等因素有利于病害发生,尤其是暴风雨后病害明显加重。发病后,偏施氮肥,大水漫灌,可发生多次再侵染,使病情逐渐加重。在进行整枝打杈、分苗移栽、除草等农事操作过程中,会对番茄植株造成机械损伤,为病原菌的侵染创造有利的条件。种植密度过大,伴随着大风,植株间的摩擦力度增大,导致伤口增加,为病原菌的侵染制造了机会,一旦病菌从伤口侵入,植株就会被感染。病菌发育温度在1℃-33℃,适温为25℃-27℃,光照不足,棚内长期湿度过大,植株叶面长期结露,通风换气不够,特别是遇连阴雨天气或受雨淋等,此病易发生与流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