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枯萎病是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带菌的病薯上越冬。翌年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田间湿度大、土温高于28℃或重茬地、低洼地易发病。马铃薯病害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主要包括晚疫病、癌肿病、早疫病、干腐病和萎焉病,细菌性病害有青枯病、黑胫病、软腐病、环腐病和疮痂病,病毒性病害有马铃薯卷叶病、Y病毒、A病毒、花叶病、印花和奥古巴病。只有明确病害种类才能有效防治。马铃薯枯萎病分布广泛,全国各种植区普遍发生,在重茬地发病重,对马铃薯生产造成威胁。病菌复杂,遗传变异性大,抗逆性强,增加了该病害的防治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