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灰霉病的主要症状?

2025-08-05 10:07

草莓灰霉病主要侵害叶片、花及果实,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随病残体或菌核在土壤内越冬,通过气流、浇水或农事活动传播。温度0~35℃、相对湿度80%以上均可发病,以温度0~25℃、湿度90%以上或植株表面有积水时适宜发病。空气湿度高、浇水后逢雨天或地势低洼积水等条件特别有利此病的发生与发展。

主要为害花器和果实,也为害叶片、叶柄、花柄等。花器发病时,花萼呈水渍状针眼大的小斑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逐渐延伸到子房及幼果,最后幼果形成水渍状病斑,潮湿时迅速软腐,产生灰褐霉层。发病多从花期开始,病菌最初从将开败的花或较衰弱的部位侵染,使花呈浅褐色坏死腐烂,产生灰色霉层。叶多从基部老黄叶边缘侵入,形成“V”字形黄褐色斑,或沿花瓣掉落的部位侵染,形成近圆形坏死斑,其上有不甚明显的轮纹,上生较稀疏灰霉。果实染病多从残留的花瓣或靠近或接触地面的部位开始,也可从早期与病残组织接触的部位侵入,初呈水渍状灰褐色坏死,随后颜色变深,果实腐烂,表面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叶柄发病,呈浅褐色坏死、干缩,其上产生稀疏灰霉。

草莓灰霉病的主要症状:在叶、花、果柄、果实上均可发病。叶片受害时,病部产生褐色或暗褐色水渍状病斑,在高温条件下,叶背出现乳白色绒毛菌丝团;被害果柄呈紫色,干燥后细缩;果实被害后,初出现油渍状淡褐色小斑点,后斑点逐渐扩大,全果变软,上面着生灰色霉状物。幼果染病,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褐色霉状物,可用腐霉利、氟啶胺、速克灵、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等药防治。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