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产生分蘖的原因有多种,包括种植密度过小、播种时间过早、土壤肥力过足、苗期高温干旱、病虫害侵袭、除草剂药害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过量等。玉米属于禾本科植物,分蘖是其天性,只要条件合适就会产生。分蘖通常发生在出苗至拔节阶段,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条件削弱了玉米植株的顶端优势作用,导致基部腋芽形成分蘖。
玉米植株每个节位的叶腋处都有一个腋芽,除去顶部5-8节的叶腋不发育外,其余均可发育。最上部的腋芽发育为果穗,而靠近地表的基部腋芽则形成分蘖。由于玉米植株顶端优势现象较强,一般情况下基部腋芽形成分蘖的过程受到抑制,因此在生产中玉米植株产生分蘖的情况较为少见。
防治玉米分蘖的方法包括:及时浇灌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干旱季节;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群体密度;结合耕地人工除去分蘖并进行中耕培土;以及在遭受病害时及时防治,如霜霉病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控制玉米分蘖的发生,促进玉米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