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防治是控制大棚茄子灰霉病的有效途径。采用地膜全膜覆盖,大棚用无滴膜。结合变温管理,加强通风,晴天上午棚温升到33℃时开始放风,中午和下午继续放风,保持棚温25℃,湿度降到70%以下。当棚温降到20℃时关闭大棚,使夜间棚温保持在17℃。阴天开门通气。这样上午控温、下午控湿,形成不利于灰霉病发生的环境。机械防治方面,发病初期摘除病花瓣、病果、病叶,集中深埋,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药剂防治方面,定植前用万霉灵1000倍液喷洒幼苗,达到无病苗下田;花期,在配制好的药水中加入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沾花或涂抹;大棚茄子在发病初期或阴雨连绵的天气条件下,可用45%的百菌清烟熏剂熏烟,每亩200-250克,在傍晚进行,次日通风,每隔7天一次。发病初期开始喷洒霉特灵、腐霉利、多霉灵等防治,每隔5-7天一次,连用4-5次。选用耐低温弱光茄子品种。加强生态防治,上午棚温升到30℃时开始放风,中午和下午继续放风,保持棚温23℃左右,降低湿度,当棚温降到20℃时闭合通风口,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左右,阴天也要通风,通过温湿度调节降低叶片和果实结露量和结露持续时间,预防灰霉病的发生。这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叶面产生近圆形病班,棚温升到30℃始揭膜口放风排湿,可用百菌清、代森锰锌、嘧菌酯、异菌脲等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