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白粉病的病原以随病残体在土表越冬,春天放射出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温暖地区或棚室中病原主要在植株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形成再侵染。病原通过气流传播蔓延。南瓜的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植株生长后期受害重。田间湿度大,气温16~24℃,干湿交替出现,发病重。南瓜白粉病一般6月上旬开始发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0~30℃,20~25℃为最适温度,分生孢子的抗逆力低,30℃以上或-1℃以下,很快丧失存活能力。湿度适应范围较广,相对湿度降低到25%时,分生孢子仍能萌发。该病由真菌浸染所致,病原菌可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在温室作物上越冬。病原菌借气流、雨水、农事操作等途径进行传播。温度偏高、秋季温度偏高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附近有发病较重的菌源田、排水不良、作物生长势不佳的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的、生长势弱、保护地栽培等往往发病较重。处于采收中后期的类型田发病重。病菌在病残体或温室里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病菌在地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病菌借气流传播到寄主叶片上进行侵染。分生孢子的寿命短,在26℃条件下只能存活9小时,30℃以上或-1℃以下很快失去活力。定植的密度过大,在植株长大以后,枝繁叶茂,容易导致地里过于郁闭,通风透光性变差,这就给白粉病发生提供了良好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