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锈病发病规律是什么?

2025-07-26 23:35

大蒜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以冬孢子和夏孢子在留种蒜病组织上越冬。第二年入夏形成多次再浸染,此时正值蒜头形成或膨大期,为害严重。锈病在低温、多雨的情况下易发病,春、秋二季发病较多,尤以秋季为重。在冬季温暖多雨地区,有利于病菌越冬,次年发病则严重。夏季低温多雨,有利于病菌越夏,秋季则发病重。此外,在管理粗放,肥料不足,生长势衰弱时,发病严重。

病菌喜较低温度、潮湿的环境,发病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温度10~23℃,相对湿度90%以上。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蒜锈病的主要发病盛期为春季节3~5月;秋季10~11月。大蒜病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一般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肥料不足、生长不良和连作的田块发病重。年度间早春低温、多雨或梅雨多雨或秋季多雾、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田间叶片染病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蔓延扩展。生产上早熟品种易发病。高温多湿或连阴雨、偏施氮肥发病重。

大蒜锈病病菌以夏孢子在种葱、越冬青葱及大蒜的发病组织上越冬,翌年春季3~5月气温回升快、多阴雨,利于病原菌的传播和浸染,6~7月正值蒜头形成或膨大期,病菌可进行多次再侵染。该病菌喜低温潮湿环境,发病适宜温度10~25℃、相对湿度90%以上。地下水位高、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肥料不足、植株生长不良和连作的田块发病重;早春低温多雨、梅雨季节多雨、秋季多雾多雨的年份发病重。年度间早春低温、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或秋季多雾、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田、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田块发病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肥料不足、生长不良的田块发病重。种植偏早、密植大的大蒜发生较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施尿素多,导致大蒜生长过旺,降低了对病虫害的抗性,容易感病早且发生严重;在高海拔的冷凉或湿度大的山区,大蒜锈病很容易流行。另外,发病轻重与大蒜的品种有很大关系。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