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菌核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2025-07-26 19:53

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内越冬。翌年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芹菜而发病。病株与健株接触、农事操作等也可传病。棚室高湿低温易发病。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生活力衰弱的老叶,带病的叶片与健壮叶、茎接触可使菌丝蔓延传播。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芹菜连茬或与易发生菌核病的十字花科蔬菜连茬容易发病。雨季排水不良、偏施氮肥发病重。芹菜菌核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低温、潮湿性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内越冬、越夏。条件适宜时病菌从植株衰老的组织侵入,并借助气流、病株和健株的接触,以及农事操作中的传带等进行田间的再侵染。芹菜菌核病的发生对温度条件要求不高,当田间温度在20℃左右且相对湿度高于85%时,很容易引起病害的发生和蔓延。连作地、种植过密、氮肥施用过多、灌溉过量、雨水多又排水不畅、田间湿度大的田块,菌核病发病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