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炭疽病主要危害未成熟或已成熟的果实,也可危害花、叶、主轴及蕉身。病菌可通过伤口侵入直接表现症状,也可侵染未损伤的绿色果实而潜伏危害。采后香蕉变黄才显症,初生黑色或黑褐色圆形小斑点,后迅速扩大并相连成片,2-3天全果变黑并腐烂,病斑上产生大量橙红色黏状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有的香蕉染病后,果表散生褐色至黑红色小斑点,不扩大,却向果肉深处扩展致腐烂,发出芳香气味。果梗和果轴受害,症状相似。
香蕉炭疽病的病斑可分为急性扩展型和慢性扩展型。急性扩展型病斑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明显;慢性扩展型病斑圆形或不规则,边缘明显,边缘深褐色,中央淡褐色。老叶感病则表现小红点或圆锥斑;果实感病往往在采前田间开始感染,采后后熟时发病,刚黄熟果皮出现浅褐色绿豆大病斑(俗称梅花点),后扩大呈深褐色梭状或不规则块斑,最后全果变黑褪色腐烂。被害果实常在近果端部分发病,初生黑色或黑褐色小圆斑,之后迅速扩大,或几个病斑愈合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高温高湿时,常在2~3天内全果变为黑褐色,果肉腐烂,病部还会产生许多朱红色黏质小点(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干燥天气,病部凹陷干缩。
防治措施:从幼果到采收,用0.5%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隔10~15天(雨季每隔7天)喷洒1次,连喷2~3次,药液着重喷在果实及邻近的叶片上,以喷湿不滴水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