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叶斑病是花生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主要有花生黑斑型叶斑病和花生褐斑型叶斑病两种。这两种病害多发生在花生生长后期,叶片、叶柄托叶和茎秆都能受害。
花生黑斑型叶斑病:叶片发病一般由下而上,初生褐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1-10毫米。颜色逐渐加深呈黑褐色或暗褐色。叶片正面老病斑周围有明显的淡黄色晕圈,背面有许多黑色小黑点排列成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产生一层灰褐色的霉状物。发病严重时,每张叶片病斑可达数十个,可相互合并成不规则的大斑,使病叶逐渐干枯脱落。叶片和茎秆发病,产生椭圆形黑褐色病斑,有时病斑相互合并形成不规则形大斑。发病严重的植株叶片大部脱落,仅留顶端几片新叶,茎秆变黑枯死。
花生褐斑型叶斑病:早期症状不易与花生黑斑型叶斑病区别,后期叶片上的病斑较大,直径4毫米-10毫米,圆形或不规则圆形,颜色较浅,正面呈茶褐色或暗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背面呈褐色或黄褐色。潮湿时病斑上也产生灰褐色的霉层。一张叶片上可产生10-20个病斑,重病叶常干枯脱落。茎秆感病后生褐色长椭圆形病斑。
花生叶斑病,一般花生褐斑病发生期较早,在初花期即出现。褐斑病在下部叶片较多,叶片受害时,病斑初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为1~10毫米,叶片正面病斑暗褐色,背面褐色或淡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在潮湿条件下,大多在叶正面病斑上产生灰色霉状物,严重时,几个病斑汇合在一起,常使叶片干枯脱落,仅剩顶部3~5个幼嫩叶片。茎部和叶柄的病斑为长椭圆形、暗褐色、稍凹隐。黑斑病则发生较迟,到落针期才发生,黑斑病多在上部叶片。黑斑病与褐斑病可同时混合发生,黑斑病病斑一般比褐斑病小,近似圆形或圆形,直径约1~5毫米,颜色较褐斑病深,呈黑褐色,叶片正反两面颜色相似,病斑周围黄色晕圈不明显。病害晚期,叶背面病斑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并有一层灰褐色霉状物,病害严重时,产生大量病斑,引起叶片干枯脱落,茎秆变黑枯死。两病都可危害叶片、叶柄、茎、子房、柄和荚壳,严重时可造成落叶,植株早枯,影响养分积累而导致荚果不充实,降低出仁率和含油量,收获时容易落果及种子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