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办法:(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如国外的阿尔费、迪辛里、斯巴恩特、贝雷克等品种较耐黄萎病。(2)轮作。提倡与非茄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3)播前对种子消毒。播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对种薯消毒1小时。(4)播前对土壤消毒。对发病严重的地块,应提前使用石灰氮或棉隆等处理土壤,有一定防效。(5)当前在田间管理方面要注意选择晴天浇水,勿大水漫灌,尤其严禁上午10点后浇水,提倡傍晚或早晨浇水,灌水后及时中耕。对已患病的植株应及时拔除,减少病菌再次侵染。黄萎病属于真菌病害,在整个土豆生育期均可侵染。该病菌以休眠菌丝和拟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通过根毛、伤口进行侵染。早期侵染引起叶片衰弱变黄,植株提前枯死。成株期发病,植株一侧叶片或全部逐渐萎蔫,引起植株凋萎。茎秆维管束变成淡褐色。被侵染块茎维管束呈淡褐色,严重者通过块茎扩展到茎的髓部,形成纵向的变色条带。受害重的块茎内部可形成空洞,围绕芽眼内形成粉红、棕红或棕褐色变色区,有的病薯表面形成不规则的褐色的斑点。患病后叶子会从叶脉开始变黄,最终整片变成黄褐色,植株也会萎蔫枯死,需要用根腐灵喷洒治疗。